
新聞資訊
中國艦載機回首“非凡十年”,殲-15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
- 分類:新聞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2-11-25 16:47
- 訪問量:
【概要描述】十年前的11月23日,是中國航空史上輝煌的一天。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殲-15在遼寧艦首次完美著艦,中國戰斗機實現了從陸地向海洋的跨越。從這一天起,中國海上沒有艦載機的時代成為歷史。 ????《環球時報》記者23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處獲悉,研制殲-15艦載機是一項開疆拓域的偉大工程,新技術多、探索性強、風險性高,跨行業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,在艦載機研發流程、規范標準體系、機載適配性試驗/試飛方法、艦載機飛行員培訓等方面填補了空白。 ?十年來,殲-15艦載機的多個關鍵性節點事件標記出中國艦載機事業發展之路。2012年11月23日,殲-15首次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起降。2015年9月3日,殲-15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,這是中國閱兵史上第一次有艦載機受閱梯隊。2016年12月,殲-15隨遼寧艦航母編隊出第一島鏈,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。2017年1月2日,殲-15第一次伴隨遼寧艦抵達南海海域。殲-15實現了在黃海、渤海、東海、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練。2018年4月12日 ,南海海上閱兵,殲-15艦載戰斗機編隊精彩亮相。同年9月,殲-15完成夜間起降,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初步形成。2019年3月,殲-15伙伴加油首次曝光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,殲-15艦載戰斗機再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。2020年7月,殲-15首秀夜間伙伴加油,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實戰化訓練水平得到實際檢驗。2020年11月,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質認證,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、認證周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。2021年,多架次殲-15密集出動,“大象漫步”氣勢如虹。2022年 ,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,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駕駛著殲-15接連起飛,在戰機的轟鳴聲中比拼模擬,越來越多的飛行員把目光瞄準未來的海天戰場。 ????十年間,殲-15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,作為航母編隊體系中的關鍵一環,從首次著艦到晝夜起降航母,從海空突擊訓練再到伙伴式加受油,從單艦到雙航母時代,殲-15規模戰斗力已經形成,與中國海軍共同圓夢深藍,壯志凌云馳騁海天。十年間,殲-15的“伙伴隊伍”越發龐大。中國海軍用科學化體系化訓練方式培養了卓越的“飛鯊”勇士,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“持證”出征。
中國艦載機回首“非凡十年”,殲-15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
【概要描述】十年前的11月23日,是中國航空史上輝煌的一天。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殲-15在遼寧艦首次完美著艦,中國戰斗機實現了從陸地向海洋的跨越。從這一天起,中國海上沒有艦載機的時代成為歷史。
????《環球時報》記者23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處獲悉,研制殲-15艦載機是一項開疆拓域的偉大工程,新技術多、探索性強、風險性高,跨行業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,在艦載機研發流程、規范標準體系、機載適配性試驗/試飛方法、艦載機飛行員培訓等方面填補了空白。
?十年來,殲-15艦載機的多個關鍵性節點事件標記出中國艦載機事業發展之路。2012年11月23日,殲-15首次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起降。2015年9月3日,殲-15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,這是中國閱兵史上第一次有艦載機受閱梯隊。2016年12月,殲-15隨遼寧艦航母編隊出第一島鏈,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。2017年1月2日,殲-15第一次伴隨遼寧艦抵達南海海域。殲-15實現了在黃海、渤海、東海、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練。2018年4月12日 ,南海海上閱兵,殲-15艦載戰斗機編隊精彩亮相。同年9月,殲-15完成夜間起降,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初步形成。2019年3月,殲-15伙伴加油首次曝光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,殲-15艦載戰斗機再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。2020年7月,殲-15首秀夜間伙伴加油,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實戰化訓練水平得到實際檢驗。2020年11月,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質認證,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、認證周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。2021年,多架次殲-15密集出動,“大象漫步”氣勢如虹。2022年 ,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,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駕駛著殲-15接連起飛,在戰機的轟鳴聲中比拼模擬,越來越多的飛行員把目光瞄準未來的海天戰場。
????十年間,殲-15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,作為航母編隊體系中的關鍵一環,從首次著艦到晝夜起降航母,從海空突擊訓練再到伙伴式加受油,從單艦到雙航母時代,殲-15規模戰斗力已經形成,與中國海軍共同圓夢深藍,壯志凌云馳騁海天。十年間,殲-15的“伙伴隊伍”越發龐大。中國海軍用科學化體系化訓練方式培養了卓越的“飛鯊”勇士,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“持證”出征。
- 分類:新聞資訊
- 作者:
- 來源:
- 發布時間:2022-11-25 16:47
- 訪問量:
2019年,殲-15在中國某海域訓練。
十年前的11月23日,是中國航空史上輝煌的一天。我國自主研制的第一型艦載多用途戰斗機殲-15在遼寧艦首次完美著艦,中國戰斗機實現了從陸地向海洋的跨越。從這一天起,中國海上沒有艦載機的時代成為歷史。
《環球時報》記者23日從中國航空工業集團處獲悉,研制殲-15艦載機是一項開疆拓域的偉大工程,新技術多、探索性強、風險性高,跨行業協作的深度和廣度前所未有,在艦載機研發流程、規范標準體系、機載適配性試驗/試飛方法、艦載機飛行員培訓等方面填補了空白。
十年來,殲-15艦載機的多個關鍵性節點事件標記出中國艦載機事業發展之路。2012年11月23日,殲-15首次在航母遼寧艦上成功起降。2015年9月3日,殲-15飛過天安門接受檢閱,這是中國閱兵史上第一次有艦載機受閱梯隊。2016年12月,殲-15隨遼寧艦航母編隊出第一島鏈,赴西太平洋海域開展遠海訓練。2017年1月2日,殲-15第一次伴隨遼寧艦抵達南海海域。殲-15實現了在黃海、渤海、東海、南海四大海域起降演練。2018年4月12日 ,南海海上閱兵,殲-15艦載戰斗機編隊精彩亮相。同年9月,殲-15完成夜間起降,航母編隊體系作戰能力初步形成。2019年3月,殲-15伙伴加油首次曝光。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,殲-15艦載戰斗機再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。2020年7月,殲-15首秀夜間伙伴加油,部隊全天候作戰能力和實戰化訓練水平得到實際檢驗。2020年11月,海軍首批生長模式培養的艦載機飛行員通過航母資質認證,實現了單批認證人數最多、認證周期最短的歷史性突破。2021年,多架次殲-15密集出動,“大象漫步”氣勢如虹。2022年 ,海軍航空大學某基地,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駕駛著殲-15接連起飛,在戰機的轟鳴聲中比拼模擬,越來越多的飛行員把目光瞄準未來的海天戰場。
十年間,殲-15體系作戰能力越來越強,作為航母編隊體系中的關鍵一環,從首次著艦到晝夜起降航母,從海空突擊訓練再到伙伴式加受油,從單艦到雙航母時代,殲-15規模戰斗力已經形成,與中國海軍共同圓夢深藍,壯志凌云馳騁海天。十年間,殲-15的“伙伴隊伍”越發龐大。中國海軍用科學化體系化訓練方式培養了卓越的“飛鯊”勇士,一批又一批優秀的艦載機飛行員“持證”出征。
飛機模型、坦克模型、軍事模型、模型租賃、航天模型。
掃二維碼用手機看
留言板
通用底部
Copyright ? 綿陽軍威模型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網站建設: 中企動力 成都 蜀ICP備14003849號